職工文苑
吃過晚飯,天氣悶熱,弟弟邀請我和幾個同事一起到外面摘桑葚。能在不毛之地吃到桑葚?我抱著懷疑的態(tài)度出發(fā)了。
我們駕車順著蜿蜒曲折的鄉(xiāng)間小路來到一個叫孟家石廟的村莊附近。還未下車就聽見了許多歡聲笑語,附近村莊的人也早已來到此處吃桑葚。一下車,我們幾個人迫不及待來到幾棵桑葚樹下,星星點點的桑葚布滿了枝丫,大部分還未紅透。有的人干脆攀枝而上,挑最大最黑的塞進嘴里,我吃了幾顆桑葚覺得不過癮,想再找棵果實更多的桑樹。忽然眼前一亮,我被不遠處一叢叢綠的方陣所吸引,走到跟前我怔住了:看像是柳樹,但又不能肯定,柳樹怎么會長在沙漠?正在百思不得其解時,旁邊一位同事也走過來,說:“這是柳樹,準確點應該是沙柳。”桑葚味美,但更令我高興的是看到眼前這又綠又嫩,枝條又有點紅的沙柳。
我曾為湖邊那柳絲如掛的垂柳所吸引,這次卻更被聚簇成團郁郁蔥蔥的沙柳所折服。曾聽說在這廣袤無垠的陜北沙漠中,到處都有它的身影,雖不能和那些高大名貴的樹木相比,但它卻根系發(fā)達,縱橫延伸,據說能延伸達一百米之多,無論在貧瘠干旱的土壤,還是風雪肆虐的沙漠,都會有它的存在。沙柳生命力極強,適應性強,具有“干旱旱不死、牛羊啃不死、刀斧砍不死、沙土埋不死、水澇淹不死的“五不死”之說,它不僅為浩瀚的沙漠增添了許許多多的綠意,在防風固沙保護生態(tài)平衡方面更是功不可沒。我不由仔細審視它起來。夏季也許正是沙柳生長的黃金時期,樹皮幼嫩多為紫紅色,而老樹枝葉有點發(fā)白,枝條很柔軟,它們摩肩接踵亭亭玉立,追趕著陽光競賽似的生長;葉片呈條狀,邊緣外卷,緊密相連互相親吻,一起接受著雨露的滋潤變得翠綠;紅色的枝條變得柔嫩無比,用手一碰,害怕折在手中;柳根則盡情地吸吮著養(yǎng)分,為度過漫長的冬天做前期準備。遠遠望去,一叢叢沙柳就像一把把綠色的大傘,組成了傘的海洋,微風吹過泛起層層波浪,好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。看著眼前這片綠,有時竟忘了自己是身處沙漠之中。
那一叢叢沙柳給原本沉寂的沙海注入了生命的活力。為了能在缺水的沙漠中生存,沙柳憑借自己頑強的毅力,把根深深地扎在沙土之中,一直伸向到有水分的地方。在這里,生命一旦產生,便很難消亡,因為艱苦的環(huán)境,往往可以養(yǎng)育偉大而頑強的生命。更令人稱奇的在沙柳自己吸足了養(yǎng)分后,在它的周圍出現(xiàn)了風沙吹來的檸條、蓬蒿等,生根,發(fā)芽,開花,結果,沙柳以博大的胸懷和它們一起組成了抵御暴風狂沙的戰(zhàn)陣,它以堅強的脊梁傲立沙漠中,牢牢扎根于地下,一旦選擇,將會堅守,萬古不移!它像鋼鐵戰(zhàn)士一樣鎖住沙丘,阻止沙丘的移動,守護沙漠中的綠植,守護人們田地家園不被風沙淹沒!
除了防固風沙保護生態(tài)平衡外,它全身是寶。據說在那個貧苦年代,對于莊戶人家來說,種植沙柳多少是衡量一家財富多與少的標準。莊戶人家用枝條作為籬笆,柵欄,蓋房子時作為棧草,可作為飼料喂牲畜,可用來做灶具,如打飯的笊籬,更有甚者枝條皮一剝,用來做為筷子,當然更多的是利用枝條的柔韌性編筐和籃子,聽說有的地方編織物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呢!當它曬干時還可成為最好的燃料。隨著現(xiàn)代工業(yè)的發(fā)展,人們已將其發(fā)展成一項很有前景的產業(yè),利用其制作密度板和刨花板,廣泛用于家具制造和家居裝飾,產生更大經濟效益,也帶動了人們種植它的積極性。
沙柳,沒有偉岸的軀干,更沒有碩大的葉子,也沒有招蜂引蝶的色彩,但它卻有錚錚鐵骨的風格,有寬廣的胸懷,默默奉獻,更有拼搏和擔當,將自己獻給沙漠,最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,全身獻給了人類。
夕陽西下,回去途中看著車窗外沙漠中那許許多多沙柳,真想高歌一曲歌頌它,沙柳物雖小,但精神偉大,我想歌頌它,更想歌頌有此精神而身處毛烏素沙漠的許許多多陜煤人!(陳建峰)